昨晚上义务课, 作为当初也转过行的老移民, 我为希望转行的新移民讲网络基础OSI模型. 发现一些好的油管短视频, 综合利用很能事半功倍; 细节靠视频, 总体就可轻松提纲挈领, 而且有闲时旁征博引增加趣味减少枯燥...课后正好跟国内小导王老师微信联络, 不由得想起一路走来令我受益良多的师长:

1. 八十年代大学毕业读了一本电脑启蒙读物, 关于0和1用于电脑逻辑, 以及数据取样. 那本书加上读研时王老师极受欢迎的编程逻辑课, 就构成我所有的电脑知识储备.

2. 研究生毕业有幸参与管理研究室做图像模拟和处理的DEC小型电脑系统(mini其实占了整个机房), 那其中就孕含了Unix分时, 资源共享, 甚至如今热门的云计算的概念. 大导郭先生放羊式的安排让我有自由发展的机会.

3. 美国读研时老板汤普森教一门备受本科生欢迎的电子材料入门课, 老板上课风格师从他自己的老师, 讲半导体三极管却大谈鲨鱼醉了巡游学生酒吧...我做助教有时替老板讲课(有次他出差回来不放心在门外偷听), 记得讲"泡利不相容原理"时现学现卖他的拟人化发挥方式, 效果不错.

4. 美国私校过分讲究修课, 好处就是学了不少副修minor内容: 电脑的0/1使用三极管(二极管难增益信号)的开/关状态, 每个纳米级三极管代表一个0或1, 手掌(而非机房)大小能容纳天文数字的纳米三极管. 另外, 数字化内容能以0,1电磁信号在OSI物理层一帧帧来回网上传送, 出入不同的电脑; 我意识到, 因特网是以0,1逻辑为基础的电脑比如路由器处理另一(应用)层面的0,1数据比如IP寻址.

5. 千禧年短暂加入过AT&T Canada (现在叫Allstream), 啥也没干先受训半年, 正好给我之前的UUnet实干经验提供一番总结(虽然侧重点是企业数据交换网而非公共路由因特网), 一位老师用邮寄和通电话的过程类比数据包交换和封装解封, 尤其给人以启发! 我现在上课也如此类比, 深入浅出效果很好.

(2021-10-02)